藍天白云能夠頻頻亮相,與高新區藍天保衛戰的深入推進密不可分。
在空氣治理監測方面,高新區按照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要求,今年1月建立全市首批空氣自動化監測小微站,一張全域化、精細化防控網越織越密,可24小時監測NO2、PM2.5、PM10、SO2、O3等主要污染物,全方位監控片區大氣狀況。運行180天來,平均每個點位累計發布數據259200條,上傳數據有效率100%,發布數據有效率100%。
這些小微站不僅可以實時監測,還能24小時預警。6月28日3時至8時間,高新區管委會小微站發現異常情況,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偏高。高新區環保局立即調取數據,與真空機電國控點數據對比發現,兩者數據大致呈正相關,同時根據所有點位布置情況,推出顆粒物濃度上升的先后順序是真空機電國控點→高新區管委會→南華附二→衡州小學→蒸水小學,由此推測污染物是從北向南擴散,污染源不在轄區范圍。如污染源位于高新區,高新區環保局則會立即采取措施,消除污染源,并重點監控。
高新區還對18個企業和5個醫療機構及13個污染源點位進行全面監管,隨機抽樣監測污染源點位達標排放情況,確保全區36個污染源點位達標排放。
高污染燃料是大氣主要污染源,2018年,高新區開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,2019年開展“回頭看”活動,目前已對轄區20蒸噸/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全部進行整治,取締了2家燃煤灶具經營戶,取締散煤爐263頭,大大改善了空氣質量。
同時,高新區制定了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工作細則,對園區內20多處工地全部進行了“5個100%”整治。目前所有建筑工程都達到了工地圍擋、物料覆蓋、施工路面硬化、進出車輛沖洗、拆遷工地濕法作業等要求。高新區還加大了道路渣土運輸的管理,重點整治無牌無照敞開式作業的泥頭車,嚴格了渣土運輸管理。
“截污治黑”讓江河湖泊清澈明亮
水,是生命之源。加強水污染治理,打好碧水保衛戰,是環境保護工作尤其重要的一環。
今年上半年,高新區完成了蒸水河6個排污口的截污,8月中旬可完成南華大學排污口的截污,屆時將在城區率先完成排污口堵截工作,污水全部統一導入污水處理廠。
全面落實河長制,取締了2艘水上餐飲船,極大改善了蒸水河、柿江河的水質環境。同時,進一步完善了河岸保潔機制,分街道分段作業,特別是在今年7月洪澇災害中,蒸水東堤風光帶和柿江河風光帶受到損毀,高新區各部門、街道、辦事處積極發動干部職工、“衡陽群眾”志愿者,走上風光帶,開始清淤、沖洗、消毒工作,清掃、保潔、復綠一周內全部完成,還市民一個干凈整潔的休閑場所。
河水變清了,湖水也更凈了。高新區全面完成平湖公園、生態公園、陸家新屋的黑臭水體整治,關停了公園內5家餐飲店,從源頭治理了黑臭水體,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休閑環境。
高新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,為衡陽建設最美地級市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